作者-原研哉|Hara Kenya|www.ndc.co.jp/hara
平面設計師、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、日本設計中心代表。
在設計的各領域獲獎無數,包括每日設計賞、東京ADC全場大賞、原弘賞、龜倉雄策賞等。
主要概念是讓設計散布出去、讓感覺甦醒,展開活化日常生活的設計活動。
以「RE-DESIGN」、「HAPTIC」、「SENSEWARE」等象徵性的關鍵字為軸心,進行展覽的企劃,藉由易於瞭解的形式,持續揭露社會所面臨的問題與設計的交叉點。
位於代官山的「T-SITE」文化新據點,以回到原點重新出發為概念,將T-SITE裡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書店,刻意用回當年漢字表記的名稱「蔦屋書店」,該書店於2012年獲選為全球最美20家書店之一。
著作<設計中的設計>獲頒SUNTORY學藝獎,並在中國、台灣、韓國等地翻譯出版,造成不小的話題。
譯者-李茶
在日本學的是數位內容設計碩士,思想卻是類比般的傳統,來往日本台灣之間從事印刷設計的專業,進而認識了許多日本品牌負責人。
與日本設計師松江Macchu以及旅日攝影師Tamago等人共組LDope Studio,並協助中國企業引進品牌與規劃展覽,對於日本藝術設計以及流行文化產業有深入研究。
出版-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發行-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初版-2012年5月
【閱讀心得】
白 就像是最初的狀態,從混沌到醒目的那刻
因為字面上的「白」進而認識了更深一層的 白
shiro しろ是日文的「白」,也因為看了日本動畫電影「惡童當街」,裡面的主角小黑 くろ(kuro)、小白 しろ(shiro)是一起打鬧成長的夥伴,這部動畫的內容充滿血腥暴力,卻又集細膩、寫實、天馬行空在一起,童言童語的小白(shiro)和噬血如命打架不手軟的小黑(kuro)。
這當中的一小段內容~小白(shiro)說著「安心、安心」的口頭禪,伸出雙手歡迎小黑(kuro)~讓我開始喜歡上shiro しろ這個日文字。
譯者李茶讓這本書的文字優雅又能夠明白了解作者原研哉對於 白 的思想,也讓我覺得這真是給思想上了一課。
本書的 白 是為了找出誕生於"美學意識"裡那份簡潔和纖細的原點,用文化背景的延想,將一切細緻化並讓思想藉由文字書籍更接近 白 。
書裡一段摘錄自北園克衛的詩<單獨的空間>~
白色四方形
之中
的白色四方形
之中
的白色四方形
之中
的白色四方形
之中
的白色四方形
詩裡呈現的畫面是極端的 白 ,經由文字神奇地在我的思考裡果真就顯現一塊白到發亮的四方形。
在閱讀本書後才了解到藝術家、設計師或詩人等等,對於概念的思考可以優雅、獨特的全心貫注並表現。
白 也有包容的性質存在,你無法忽視白,但有時候的黑卻是因為白而襯托出來的,就像中國的潑墨畫,也是因為先有了白底,才能創作出那揮灑自如的山水和意象。
白 在日本文化中也有深深的體會,例如茶道、日本神社、禪寺的庭院…,當中都充滿著空白的空間
這個空白是想像的、是對文化的體驗、是一切的感知、是讓事物漸漸清晰的過程。就像我們應該是一種容器,將裝入的物料,努力從混濁攪拌到清透,然後與容器一起透明了,才能知道原來有些事物早已存在在其中,只是從人的心與眼縫隙中常不留神的溜走了。
白色有一種純性在,總能像是一種原點,一種新開始, 白 運用在生活中就像歸零後的體驗,任由思緒自由自在的聯想,對於文化對於設計對於生活。 白 都有一種重要的存在,一切本就是由最簡單到最複雜,而一開始所謂的簡單,其實是最難維持的狀態,但也卻是一塊最美卻最難到達的遼闊草原。
對我而言,這是一本好書,對思考提供了很多想法!!
本書的後半段是英文翻譯
【佳句摘錄】
~不管是人與物或人與人,彼此都會依現有的情況當作自我發想的依據,這是空白的原理,同時也是主要的機能。
~「白」指的不是白色,而是可以感覺到白色的「感受性」。所以我們不需要尋找白,而是要尋找能夠感覺白的感受方式。
~顏色的名稱就像穿線的細針,一針一線確實縫入我們感覺之中敏感部分,從心底油然而生的是刺穿目標的快感或共鳴。
~世界是色彩形成的饗宴,鮮嫩的樹木、閃動的水面、果實飽滿的色澤以及烈焰的顏色等,每一項都深受我們喜愛,但是無數的生活與怦然心動在推移的時間中被混合,並在時間洪流裡轉換為褐色。
~所謂的什麼都沒有,也代表具有被填滿的可能性。空洞的容器並不代表負面的意思,反而具有被填滿的潛力,觸使所有溝通力學的啟動。
~所謂的未知化現象,就是能夠修正既知且惰性化的知識,重返根源並重新體認剛開始的新鮮感。這不就是「理解」本身的原始模樣嗎?再深入探討,我認為讓自我再次「未知化」的行為,可以說是實現「理解」的關鍵元素。
謝謝你的閱讀~~
留言列表